新华社刊文解读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英语“国标”能否“量出”国际化人才?
设九个等级、以语言运用为导向、构建多层级指标体系……面向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一经发布,立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英语“国标”的推出会对目前中国人的英语学习状态带来什么影响?如何让中国人的英语学习更有的放矢?怎样将英语的学习和考试有机结合?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焦点,记者采访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和业界有关专家。
焦点一:从“多条线”到“一把尺”
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中考、高考等各种升学涉及的英语考试,出国要参加的托福、雅思……目前,中国学生从踏入校门起,就接受各种目的不一、侧重不同的英语考试。各种考试级别各异,概念不统一,不同考试之间成绩不可比。
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表示,制订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就是要为各类外语考试提供科学的能力指标体系和准确的能力标尺,使考试设计更加全面、系统,使考试成绩具有可比性,为不同学习成果的沟通互认提供依据,促进各学段衔接,推动外语教育连贯有序发展,促进英语教、学、测的协调发展,提升外语学习质量与功效。
“量表将发挥‘车同轨、量同衡’的作用,通过提供客观、稳定而且相对统一的能力描述,在各级各类英语学习、教学和测试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专家组成员刘建达说。
焦点二:变“考英语”为“强能力”
长久以来,中国的英语教育一直围绕着各级各类考试进行,大量重复记忆、题海战术导致了“高分低能”等一系列现象。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考试业务总监天虎说:“无论哪种语言,应用能力都是学习的首要目标。过去中国的英语学习比较重视语法、语言知识点的学习,造成大部分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基础知识非常扎实,但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并不能与人很好地用英语沟通交流。”
针对这种问题,量表以运用为导向,强调语言使用。采用“能做”描述,关注语言在交流中的作用,引导语言学习者运用语言,学以致用。
天虎认为,量表描述了“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尤其增加了“说”和“译”两方面,意味着更加注重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王守仁介绍说,量表还能帮助语言学习者进行英语能力的自我诊断,发现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的设定学习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外语学习更加个性化。
焦点三:增负担还是减压力?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推出,是否意味着要建立相应的考试?而这种考试是否会造成中小学生考试负担进一步加重?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介绍,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考试中心正着手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基础上研发英语能力等级考试,为减少重复考试,提升考试系统性奠定基础。目前主要考虑配合高素质人才培养战略,面向社会需求较旺盛的高等教育阶段开发考试。
“新的考试希望能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姜钢说,比如,不同用人单位,或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专业可能在英语能力级别的要求上有差异,对听、说、读、写、译的要求也有差异。而今后的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将提供的不会再是一个简单的总成绩,而是一份评价报告,既有分数,也有质的描述,能更全面立体地说明考试者的英语能力。
“考虑到考试指挥棒可能对低级别的影响更大,我们建议暂时不面向基础教育阶段开发考试。”姜钢说。
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认为,量表的应用导向和科学描述,有利于减轻教、学、测各环节的负担。越科学的考试,越有利于减少无效重复考试、刷题等负担;越清晰的标准,越有利于学习者和教学者正确、高效地评价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效率。(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 胡浩 施雨岑 郑天虹)